國內資訊

圖為大連化物所研制的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完成3000米水深海上試驗。大連化物所供圖
中新網大連12月3日電 (記者 楊毅)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3日發布消息稱,由大連化物所研制的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近日順利完成了3000米水深海上試驗,實現了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在深海裝備上的首次實際應用。
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是直接利用海水,將金屬鎂的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電化學裝置,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可全海深工作的優點,在深海著陸器、深海原位實驗站等海洋裝備領域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大連化物所方面稱,該電池系統在突破了高利用率合金陽極制備技術、長壽命陰極制備技術、全海深浮力調節技術,組合能源管理技術等關鍵技術的基礎上,開展此次深海海試工作。
在此次海上試驗中,下潛裝置由“鹿嶺號”深海多位點著陸器、“海鹿號”漫游者潛水器、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及組合能源系統”組成。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為著陸器和潛水器提供能源,實現多級高效充供電。鎂海水燃料電池的最大下潛工作深度為3252米,累計作業時間為24.5小時,累計為系統供電達到了3.4千瓦時,充分驗證了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的深海供電能力及長時間放電穩定性。
該項目得到中國科學技術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深海多位點著陸器與漫游者潛水器系統研究”項目支持。(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