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熟妇AV综合网五月,j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久久一区,国产又色又爽又刺激视频

請百度搜索中國氫能汽車網關鍵詞找到我們!

國內資訊

政策變動致行業發展節奏調整 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未達預期

文字:[大][中][小] 手機頁面二維碼 2020-12-1     瀏覽次數:    

    11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繼9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降至個位數后,10月的產銷數據依舊慘淡,分別完成77輛和79輛,與電動汽車產銷量的強勢增長形成鮮明對比。




  今年9月,五部委發布《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進一步明確“調整補貼方式,以獎代補,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政策發布后,業內普遍認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將迎來快速發展。但在隨后的兩個月里,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卻并未迎來預期中的大幅增長。




  前十月產銷量腰斬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10月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47輛和658輛,同比分別下降53.5%和50.4%。10月,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7輛和79輛,同比分別增長1.3%和4.0%。




  而事實上,今年10月新能源汽車整體產銷量雙雙超過16萬輛,創下10月單月銷量歷史新高,環比和同比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分別達到16.7萬輛和16萬輛,環比增長19.6%和13.9%,同比增長69.7%和104.5%。




  事實上,在今年4月,政府明確將推出“以獎代補”政策后,在技術要求、運營要求、補貼車型等不明確的情況下,企業與地方政府普遍傾向于先等待具體補貼政策出臺,再以此調整生產計劃,加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導致今年前10個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大幅下滑。




  新能源汽車行業分析師張翔表示,政策明確支持新能源汽車,促進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向好發展。但其中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雖也有專門的政策支持,卻整體表現低迷,仍未迎來產銷量高峰。




  政策變動致行業發展節奏調整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9月的補貼政策與此前的政策相比,在多個維度進行了調整,包括示范形式、車型和產業鏈側重等,同時,在氫燃料電池汽車的主要性能指標方面,技術門檻也明顯提高。




  “補貼政策顯示,重點補貼的車型和汽車公告發生變更,因此各家企業需根據新政,調整車型、功率,再上公告,以滿足新規定,從而導致部分燃料電池汽車企業生產滯后。”浙江鋒源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海峰表示。




  另據記者了解,為拿到實際補貼,全國各省市需申報示范城市群,為避免未申報成功而導致資源浪費,這一階段,很多省市在燃料電池汽車產銷方面沒有大規模跟上。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資深專家告訴記者,補貼政策的實施和落地模式是“以獎代補”,因此各地政府正積極準備示范城市申報方案,協調和優化本地企業和政府資源,以期11月15日完成示范城市群申報工作。“因此對于絕大多數城市而言,明確其成為示范城市時,才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大幅增加的節點。”




  除此之外,新政策對燃料電池零部件自主化有相關加分規定,并提升了技術性能指標,因此各地政府對本地企業的零部件自主化要求進一步提高,導致企業申報門檻太高,部分企業需淘汰落后產能并進行重整。




  政策細則需進一步明確




  事實上,在9月補貼政策出臺后,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方面的利好政策加速釋放。10月27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版)》發布,提出2030-2035年實現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的大規模應用,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100萬輛左右;11月2日,國務院正式下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引導企業根據氫燃料供給、消費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氫基礎設施,提高氫燃料制儲運經濟性。




  業內普遍認為,政策的密集落地將進一步推動產業的規模化發展。而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氫能產業而言,補貼政策一直是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但具體落實還需各地政府的進一步跟進。




  王海峰表示,總體而言,燃料電池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影響有限,產銷量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補貼政策出臺較晚,且這一政策只作為國家層面的執行標準,由于國家獎勵、補貼是給到地方政府,不直接給企業,因此沒有地方出臺的具體方案,企業無法落地執行。




  記者了解到,燃料電池產業鏈一般會在第一及第二季度與下游廠商討技術方案、制定商務合同及根據訂單備貨,第三季度采購生產,第四季度確認交付。基于這樣的行業規律,多位專家對記者表示,預計今年年底將再次迎來燃料電池汽車集中交付,屆時產銷量將迎來大幅提升。




  王海峰表示:“希望國家能夠加快示范城市的確認,地方政府加快示范城市相關政策的落地。只有政策明確了,并確定了示范城市,燃料電池汽車的產銷規模才有望上升。尤其對于產業發展預期良好的少數地區,年底將會率先迎來訂單大幅增長。”




  “對于補貼政策剛出臺的新興產業而言,往往出現補貼后置的情況,企業需在前期先行墊資,因此初期的生產規模不會特別大,今年將主要以公交、物流車等商用車為主,后期基于政策導向和應用支撐技術的逐步成熟,產業將在長途運輸等重載領域發力。”王海峰進一步補充表示。(實習記者仲蕊)



  來源:中國能源報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頁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