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資訊
11月16日,內江市政府與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氫能產業發展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儀式在成都舉行。
根據協議,雙方將在加快內江氫能產業規劃編制、完善內江氫能產業鏈條、強化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示范應用場景打造、構建氫能產業發展集群等方面加強合作,創建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推動內江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進軍氫能產業,內江目標明確。以創建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為契機,內江正加快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建設成渝“氫走廊”戰略支點,推動工業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30年把新能源產業培育為1000億產業集群。
1
把握政策機遇?市場前景可期
氫能是一種潔凈環保、可儲存、可再生的二次能源,燃料電池研發是當前氫能高效利用的核心方向。據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氫氣來源多樣,尤其是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為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4月,國家能源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氫能被列入能源范疇,氫能產業發展收獲重大利好。
9月19日,在四川省創新驅動發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上,內江籍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認為,未來氫會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至少10%,成為我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將與電力協同互補,共同成為我國終端能源體系的消費主體,帶動形成十萬億級的新興產業。
對氫能產業青睞有加的內江早已捕捉到這一信號。8月26日,內江召開氫能產業發展推進工作會做出明確判斷:氫能將優化全球能源結構,是實現交通運輸、工業建筑等領域深度脫碳的重要能源載體,將帶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
“內江正豐富和完善‘十四五’能源規劃,推動內江市氫能源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內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內江正加快編制《內江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助力內江氫能產業實現更大的發展。
2
資源優勢突出?產業基礎扎實
9月,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印發《四川省氫能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將四川打造成為國內國際知名的氫能產業基地、示范應用特色區域和綠氫輸出基地。明確將內江納入四川“一軸一港一區三路”發展思路。一軸即成都—內江—重慶發展軸,內江將與成渝“氫走廊”沿線城市深化合作,推動氫能應用、燃料電池汽車制造及汽車零配件、氫能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發展。內江還毗鄰規劃中“一港”——宜賓、瀘州沿江氫能物流示范港。多重優勢疊加,內江氫能產業發展的機遇更加突出。
內江被納入成渝“氫走廊”的重要一環,離不開自身優越的資源稟賦。據中國汽車產業集群推進委員會副秘書長余萬明介紹,在資源儲備上,內江制氫資源充分,其中頁巖氣資源尤為豐富,已探明儲量6200億立方米,可開采4000億立方米左右的頁巖氣。
“從目前的技術探索來看,經過論證,頁巖氣制氫技術趨于成熟,頁巖氣綜合利用前景可期。內江的制氫資源優勢突出。”余萬明認為,內江冶金焦化副產氫量巨大,川威集團等企業的煉焦產能達180萬噸,焦爐煤氣含氫比例高達60%,具有很好的綜合利用價值。
氫能產業發展中,氫燃料電池汽車被視為重要突破口。“內江有較為完整的汽車產業鏈基礎,轄區內有70多家裝備制造規模企業。”內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多年的工業積累,為氫能產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目前,內江已成功加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申報城市群,正聯合申報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
3
完善供應鏈?打造“氫走廊”支點
內江地處“成渝之心”,依托獨特地理優勢,可打造成渝“氫走廊”戰略的支點,成為成渝兩地氫能產業的重要配套基地。
“內江的氫能產業可進一步為成都和重慶所用,滿足成渝地區廣闊的市場需求。”據內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和重慶的人口以及相應的燃料電池汽車應用需求量大,而氫能源資源相對缺乏,為內江帶來廣闊的市場前景。
川威集團地處威遠縣連界鎮,已經啟動年產9萬噸焦爐煤氣制氫綜合利用項目,制氫成本測算結果具備顯著的價格優勢。“連界鎮也是內江距離成都主城區最近的一個鎮,川威焦爐煤氣制氫項目供應成都市場具有近水樓臺的優勢。”內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說,內江還可通過建設頁巖氣制氫產業基地為成都提供豐富的氫能源。
除了提供能源保障,燃料電池相關應用產業還能引導內江新能源產業發展,為內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資源優勢加上汽車零部件產業優勢,內江完全有實力吸引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燃料電池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生產企業落戶,打造完整的氫能源產業上下游供應鏈。”內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內江區位和戰略優勢,加強與成都、自貢、宜賓的統籌聯動,還可打通成都-內江燃料物流車示范線,發展布局加氫站等基礎設施網絡。
接下來,內江將積極推動建設頁巖氣制氫產業基地落地,推動落地建設加氫站、氫能源綜合應用基地,吸引相關名優企業聚集、落地,開展氫能及相關產業裝備制造研發,不斷完善氫能產業及相關新能源產業鏈。(記者 鄭志浩)
來源: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