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熟妇AV综合网五月,jav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久久一区,国产又色又爽又刺激视频

請百度搜索中國氫能汽車網關鍵詞找到我們!

國內資訊

武漢理工大學潘牧團隊20年勇攀燃料電池技術高峰—— “從0到1”攻克膜電極難題

文字:[大][中][小] 手機頁面二維碼 2020-11-30     瀏覽次數:    

潘牧教授(左一)在指導學生。(武漢理工大學供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俊 通訊員 朱可馨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完善國家科技治理體系,優化國家科技規劃體系和運行機制,推動重點領域項目、基地、人才、資金一體化配置。改進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實行“揭榜掛帥”等制度。完善科技評價機制,優化科技獎勵項目。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擴大科研自主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加大研發投入,健全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多渠道投入機制,加大對基礎前沿研究支持。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

膜電極好比計算機的CPU,是燃料電池的“心臟”,其技術自主化和產業化,曾是制約中國氫能產業發展的“卡脖子”難題。

11月23日,武漢理工氫電科技有限公司,新建的國內首條膜電極自動化生產線上,一張張薄如報紙的黑色薄膜來回穿梭、組裝,這就是該公司的拳頭產品——武漢理工大學首席教授潘牧及團隊研發的膜電極。該公司現為國內排名第一的膜電極供應商,產品大批量出口美國、德國、韓國等國際市場。

從點亮燈泡的10瓦小電堆開始,到“楚天一號”燃料電池轎車在天安門廣場亮相,再到膜電極技術的成功,武漢理工大學開展燃料電池技術研究已跨入第20個年頭。回憶初心,潘牧眼神堅定地說:“共產黨人堅定的信仰,科研人員的情懷,克服困難的勇氣,是我們能堅持下來的動力和決心。”

從開設一門課到研發先行者

氫能清潔環保,且可以替代石油、煤炭等傳統石化能源,被越來越多的國家看好。

2000年,基于材料與汽車學科優勢,新能源研究成為武漢理工大學材料復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重大任務,老校長袁潤章帶領潘牧等一批實驗室科研人員啟動燃料電池研究。

“越有難度的東西,就越得花力氣去學,你會發現最后的收獲比你想象的多得多。”當時,這片領域的研究一片空白,潘牧就先自學再教授。時至今日,《電化學》都是武漢理工大學的熱門必修課。在科技部“863”計劃支持下,潘牧團隊開展“CCM”型膜電極的研發。

“科技攻關的方向符合我國科學發展規劃和戰略思考。”2005年初,由查全性院士牽頭,衣寶廉院士等7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對“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和核心技術”項目進行評審。經湖北省教育廳、科技廳批準立項建設和驗收,湖北省燃料電池重點實驗室成立,潘牧為實驗室主任。2006年,“CCM”型膜電極研發成功,具有低貴金屬用量、高電輸出性能的特點,現在成為燃料電池車的標配。

從不被看好到國際認可的探索者

“沒有人信,我們就讓他相信,沒有市場,我們就去尋找市場。”最初,大家都不相信“CCM”型膜電極會有市場。憑著堅定的信念,潘牧帶領團隊摸索市場,找公司對接。很快,他們找到了一家美國的公司,對方表示愿意試一下他們的產品,沒想到這一試,迎來了膜電極產品的“新時代”。這款“CCM”型膜電極產品于2007年獲得美國燃料電池備用電源公司的認證,成功打入美國市場。

“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前途肯定是光明的,但道路又是曲折的。”潘牧說。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燃料電池產品銷售不理想,潘牧團隊遭遇一系列困難。“我們有這么好的技術,一定會重新迎來好的風口。”潘牧給團隊寫了一封“新年致辭”,以增強團隊的“文化自信”。這樣的“新年致辭”,他一寫就是十多年。

“2016年之前,日子真的很苦,壓力大、收入低,看不到希望!全靠潘老師一直鼓勵我們,帶大家做各種科研項目維持著。”潘牧的學生、團隊核心成員田明星說。

建成國內首條膜電極自動化生產線

“做科技成果轉化是一條非常艱辛的路,一個技術從實驗室到市場,其實中間隔得很遠,技術開發成功是關鍵,但市場的認可才是成功。”潘牧說。

2015年,隨著豐田的“未來”燃料電池車上市,全球各大汽車廠商紛紛推出燃料電池汽車的量產車型。如今,潘牧團隊的膜電極產品相繼拓展到德國、法國、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兩年成功在美國燃料電池物流叉車和我國燃料電池商用車上得到應用。

為提高技術的創新力,團隊核心技術人員已擴充至30余人,研發的產品壽命不斷提升,而鉑用量反而從每平方厘米0.8毫克降到每平方厘米0.4毫克,下一步將降到每平方厘米0.2毫克。為提高產品競爭力,團隊不斷優化工藝,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的支持下,將膜電極從最初的單片生產升級到自動化生產。今年6月,國內首條膜電極自動化生產線建成,現已投產。

“我們要在燃料電池技術的高峰上不斷攀登,實現更多‘從0到1’‘從1到N’的突破!”潘牧說。

來源:湖北日報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頁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