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資訊
國金證券今日發布研報指出,從現在開始到明年一季度,燃料電池即將迎來繼2019年以來最大的一輪行情。拉長看五年,燃料電池完全有望做到十萬臺裝車,產業規模最終與鋰電同等量級甚至更大,龍頭企業市值過千億。
這輪行情與2019年有什么不同?
分析師指出,燃料電池的上一輪行情是接近2年前,由2018年10月份延續到2019年1季度,現在這個時點燃料電池的行情和去年1季度是有一定可比性的。
2019年的行情是市場從完全不了解行業到逐步認知認可的炒預期過程,行業雖然處在快速成長的過程中,但是還不能夠非常清晰的計算出放量、降本的節奏。政策方面,兩會提及、總理重視,但這些都是定性的分析,具政策并沒有公布。
從2021年看,行業已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氫燃料電池不僅僅只是看理論預期,而是可以明確得到明年1季度、甚至全年的裝機量,FCV相對油車的平價已經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實現。所以說這一輪燃料電池行情背后的邏輯已經發生了變化,產業鏈能夠依據銷量規模給出報價,行業基本面的信息可以通過產業的進展有合理的、更有說服力的測算。
補貼到平價的三階段理論
當前燃料電池處于以獎代補的補貼階段,該階段2024年左右結束,當前特征是充分利用政策的補貼,實現降本和產銷的目標。補貼結束之后,燃料電池將進入平價階段,該時點上將通過產銷規模來實現成本的下降。
(圖片來源:國金證券)
行業核心推動力:政策與成本
分析師表示行業背后的邏輯上,2023年之前主要的推動力是政策,2024之后是成本。
政策端國家的以獎代補政策,20個城市,一個城市17億,地方補貼1:1,再加上社會資金,整個投入差不多1000多億,這些資金到2023年可以把行業推到5萬臺,目前補貼階段正在進行,向平價階段沖刺。
成本上隨著燃料電池車產銷擴大不斷降低,如果到10萬臺,100kw的燃料電池發動機成本會從五六十萬降到十幾萬。2024、2025年整個燃料電池系統成十幾萬,一臺車50萬,如果氫氣低于30元/kg就可以實現氫能重卡比柴油重卡更經濟。
發展脈絡上,隨著成本的不斷降低,燃料電池車有望從商用重卡最終滲透到B級、C級的乘用車,總體輛的規模將不局限在100萬的重卡,而是看向千萬規模。
(圖片來源:國金證券)
關于儲能市場方面,2060年碳中和目標必須要發展風電光伏,而光伏風電由于不穩定必須增加儲能,實際上以氫氣作為介質在成本可行性及綜合效益上具備與鋰電的競爭力,未來也將是分一部分儲能的市場。
(圖片來源:國金證券)
2019年行情結束之后,雖然每個月的產銷數字都不高,但是行業的發展變化是較大的,從去年的產銷結構看,冷藏車、物流車占大半,客車占1/3。系統供應方面,上牌角度重塑、億華通各占30%、20%,電堆環節國鴻是60%,神力(億華通子公司)也有16%左右。
制造端核心標的包括億華通、美錦能源(000723)、雄韜股份(002733)、騰龍股份(603158)、冰輪環境(000811)、大洋電機(002249)、雪人股份(002639);氫氣端核心標的包括嘉化能源(600273)、濱化股份(601678)。
億華通:1)燃料汽車系統是出了車之外最大的子環節,億華通是系統環節的龍頭。2)政府資源優勢。燃料電池做得早,從863項目及北京奧運會開始做,國家重大項目多數都有參與,并且有院士支持,在手訂單飽滿。3)業務純粹,所有利潤都來自燃料電池。
雄韜股份:全產業鏈布局,在武漢也參與了申報。上游膜電極方面,以前控股武漢理工,現在是參股,公司的系統也參與了大量示范項目,布局較早,公司燃料電池業務的占比也較高。
騰龍股份:公司具有技術積累以及地方資源優勢,。騰龍現在是新源動力的第一大股東,在日常運營中是主導的狀態,新源動力是國內最早做燃料電池的國家隊。新源動力作為遼寧的核心燃料電池企業,在這輪以獎代補的申報中具備當地的優勢。
來源: 同花順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