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資訊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甘艷文):為配合氫能車輛推廣應用,成都郫都區加快構建氫能產業網絡。2018年以來,郫都區以生態圈理念推動“制備—存儲—運輸—加注—應用”全產業鏈發展,緊抓頭部企業、關鍵技術、配套能力、應用市場四個環節,加快建設國家級氫能源示范區。截至2020年1月,郫都區投入使用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達100輛,跑出了“綠色氫都”加速度。
氫燃料電池公交車 供圖 成都郫都區融媒體中心
??2018年,10輛P09路公交車作為成都市首條氫燃料電池客車示范線投入運營。2019年11月,郫都區再次投入同配置公交車15輛。2020年1月,郫都區投入第二代氫燃料電池公交車75輛,至此,郫都區共擁有氫燃料電池公交車100輛,分布在P08路、P09路、P20路、725路等12條公交線路上。
氫燃料電池公交車 供圖 成都郫都區融媒體中心
??“截至8月20日,75輛第二代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累計安全運行總里程210萬公里,百公里平均當量氫耗不到5千克,相較于第一代氫燃料電池公交車,第二代有了不少進步。”成都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楊金華說道。
??“2020年投運的75輛公交車,從實際運營情況來看,車輛的可靠性、穩定性均表現突出。”成都郫都區巴士公交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鮑昱志表示,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采用氫燃料動力,能量轉換率高達47%至55%,是普通內燃機熱效率的1.5倍,排放的物質是水,實現了真正的零排放、無污染。
??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整車設計師楊金華介紹,2020年投用的75輛第二代氫燃料電池公交車上有很多人性化的設置,整車采用低入口設計,乘客一級踏步即踏入車內,上下車安全方便快捷,靠背大斜度座椅,乘坐舒適;駕駛區和乘客區均配置手機用USB充電口;整車前后側裝有車外電子路牌,方便車外乘客了解車輛運行路線;車內前部和中部裝有電子屏,與語音報站系統同步,顯示到站信息,方便車內乘客了解到站信息;車輛配置有空氣懸架,增加乘坐的舒適性;駕駛員座椅采用氣囊減震機構,帶有加熱和通風功能,緩解駕駛員駕駛疲勞,改善駕駛環境。
加氫站 供圖 成都郫都區融媒體中心
??8月20日,駕駛員許師傅駕駛P36路公交車,駛入了郫都區西源大道旁的加氫站加氫。“這個加氫站是西南地區首個固定式加氫站,具備完整的氫氣卸氣、增壓、加注、計量能力,日加注能力500公斤。”加氫站工作人員王冰向許師傅介紹道,在氣壓足夠的情況下,加滿一輛車需要12分鐘左右,車輛可續航350公里。
??為了合理安排加氫時間,避開加氫站換槽車時段,郫都區巴士公交有限公司與加氫站建立“加氫調度微信群”,統一調配加氫車輛,最大程度發揮加氫站的加氫能力,減少駕駛員排隊時間。“按照每輛車一次加注13公斤計算,加氫站每天能滿足近40輛車加注。”鮑昱志說道。
定期維護氫燃料電池公交車 供圖 成都郫都區融媒體中心
??為保障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安全運行,投運初期,郫都區巴士公交有限公司在每個公交場站都派駐專業技術人員值守,隨時檢查車輛運行情況。鮑昱志說:“現在,我們也會每半個月就與東方電氣的技術人員召開一次座談會,聽取駕駛員的反饋信息,定期維護保障車輛安全運行。”
??在整車安全方面,楊金華介紹,車輛增加了駕駛輔助系統和車載監控系統,車內車外裝配多路攝像頭,包括車門投幣區域及車外前后左右的盲區,提高駕駛安全性。
??值得關注的是,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整車高壓部件防水防塵等級均為IP67以上,設置高壓過壓、過流、過載、漏電、短路、斷路、氫泄露等故障報警信息系統,裝有碰撞傳感器,出現嚴重故障將自動切斷氫氣供應、關閉電堆工作、甚至切斷高壓,保留轉向和制動延時,采用全液晶CAN儀表,具有故障聲光預警功能,確保行車安全。
氫能產業規劃圖 供圖 成都郫都區融媒體中心
??“在郫都區,一個集氫氣儲運、加注、整車制造及加氫站建設等環節于一體的氫能產業鏈正在形成。”郫都區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郫都區已聚集成都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等氫能產業相關企業17家、電子科大材料與能源學院等科研團隊3個,氫能產業優勢明顯。同時,郫都區成立了以區委、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氫能產業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按照“一個產業、一個規劃、一套政策”思路,由5個政府部門和6家氫能企業共同組建“5+6”氫能產業工作專班;重點圍繞構建應用場景、強化產業引進等7大項31小項工作形成任務清單,壓實責任、加快推進;制定出臺《成都市郫都區培育氫能產業建設綠色氫都的實施意見》,編制《成都市郫都區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3年)》。
??下一步,郫都區將把氫能產業作為郫都區新舊動能轉換的突破口,搶抓能源變革機遇,聚力破解產業發展難題,提升“綠色氫都”產業顯示度,全力打造一流的氫能產品與技術輸出基地。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