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資訊
在我國氫能戰略邁入快速發展機遇期的大背景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氫產業園成立一周年活動今天在臨港新片區舉行,活動揭曉了由上海氫晨自主研發的第二代燃料電池電堆——H2150F和首條氫燃料電池自動化產線,并完成了臨港新片區首座油氫合建站的奠基儀式,進一步深化了氫能產業鏈布局各環節戰略協同效應。
氫晨發布150kW電堆,首條自動產線啟動
作為臨港新片區氫產業園的核心技術支持,上海交大孕育的新能源科技公司上海氫晨也在活動當天發布了自主研發的新產品——H2150F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堆,這是在以商用車為主要發展目標的當前階段,針對18噸以上中型及重型卡車等應用場景進行開發的車規級量產型燃料電池電堆。其峰值功率達到150kW的行業領先水平。
在新品發布儀式上,上海氫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易培云詳細介紹了H2150F的三大優勢:高性能、高一致性、高集成度。目前該電堆已完成了5000小時以上的NEDC工況實測,并100%完成了OTS的實驗驗證和整車廠PPAP認證,此款產品的開發過程嚴格遵守車規級產品設計標準和開發流程。
活動當天,氫晨首條自動產線正式啟動,燃料電池全自動化電堆裝配系統、100kW以上大功率電堆測試系統和零部件自動化檢測系統等核心設備投入使用,這標志著國內首條燃料電池電堆智能制造生產線建成,也標志著H2150F電堆進入到SOP量產階段。
上交臨港啟動產學研基金,形成氫能創新合力
上海交大-臨港集團“通臨智創”產學研基金正式啟動,旨在共同推進產學研融合發展,增加科研投入,促成成果轉化,為國內燃料電池電堆開發提供更多自由可控的核心技術。
隨后,申能集團和通臨智創基金共同簽署了入股上海氫晨投資協議。申能集團董事長黃迪南在講話中提到,申能與氫晨的合作將是傳統能源企業與氫能高科技企業合作共贏的標桿,申能將全心全力支持氫晨科技在燃料電池領域繼續開拓創新,并與申能自身氫能產業發展產生良性互動,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共同發展,助力臨港新片區成為上海市乃至全國的氫能產業高地及綜合示范區。
據悉,上海氫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發源于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的技術型公司,至今已成功開發3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燃料電池電堆,技術水平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未來3-5年,公司致力于推動小功率電堆在無人機及叉車上的規模應用、大功率電堆在商用車上的批量應用,成為上海市燃料電池產業鏈的重要環節,為我國燃料電池產業進步提供技術支撐。
中石油等加入臨港“朋友圈”,氫能產業鏈日趨完整
氫能產業園時值成立一周年之際,迎來了中國石油、中國中車等“新朋友”。其中,由中油股份、申能集團、臨港城投共同投資的上海中油申能氫能科技有限公司,舉行了臨港新片區首座加氫站——平霄路油氫合建站的奠基儀式,這標志著氫產業園基礎設備建設邁出了關鍵性一步。中國石油上海銷售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建軍在致辭中強調,平霄路油氫合建站項目必將成為臨港綠色交通出行的名片,將引領臨港氫能供應體系及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集聚發展,助推臨港氫城計劃。
申能(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宋雪楓透露,“平霄路油氫合建站”預計將在2021年上半年建成,建成后面向社會車輛提供服務。其加氫設備前期將會為臨港T6線公交車及臨港氫燃料物流車提供加氫服務。
隨著中國石油等央企巨頭的加入,臨港自貿區新片區的氫能產業布局已經初見雛形。截至發稿日,中石油、上海交大、臨港集團、申能集團、臨港城投、中車交通等已經在臨港新片區注冊了一批圍繞氫能產業鏈上下游的氫能企業,囊括了技術、基礎設施建設、應用場景等各個環節。其中,申能集團提供了氫氣的生產、運輸和存儲,為氫能利用提供基礎設施建設基礎;中車和臨港交通在臨港范圍內提供廣泛的應用場景;氫晨代表氫能利用的前沿技術與核心產品。這些企業之間的合作是氫能的全產業鏈合作,是打通上下游,形成國內國際良性循環的合作示范效應,讓氫能產業集群真實落地的典范。體現了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在氫能行業中的示范推廣作用,為以后上海市申報氫能利用示范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上海加快氫能戰略布局 全產業鏈迎來機遇期
據悉,上海早在“十五”期間就開始參與燃料電池汽車和關鍵設備的研發,2017年上海發布《上海市燃料電池汽車發展規劃》,2019年5月發布《長三角氫走廊建設發展規劃》,2020年5月出臺《臨港新片區綜合能源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2020年7月24日,中日(上海)地方發展合作示范區在臨港新片區掛牌,成為全國范圍內唯一以氫能源為主要產業定位的示范區。
臨港新片區氫產業園成立一年,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吳曉華透露,在技術研發,技術產業化方面,和技術市場化方面,氫產業園內的上下游公司正火力全開,向著上市的目標沖刺。
臨港新片區既是海港、空港,又是自由港,在地理位置和政策方面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再加上上海交大、臨港集團、申能集團、中國石油的強強聯合,新片區的氫能產業“起步就是沖刺”,迅速突破了一批原創技術、孵化了一批高科技企業,正在成為全國氫能與燃料電池研發、制造與運營高地。
吳曉華副主任還表示,智能新能源汽車是臨港新片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望培育成千億級產業集群。尤其是氫能與燃料電池汽車這一新興產業,更是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著力布局的產業方向。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張建明介紹,上海未來將將聚焦培育“一環”“六帶”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創新生態,沿“外環”一個環形區域布局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重點建設嘉定、臨港新片區、青浦、金山、浦東、寶山六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聚集地帶。到2023年,上海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實現“百站、千億、萬輛”總體目標。規劃加氫站接近100座并建成運行30座,形成產值規模近1000億元,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突破10000輛,產業發展水平繼續保持全國領先。
來源:文匯報駐臨港記者祝越